无厘头、吃货、时尚弄潮儿……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鲁迅!
俗话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可见鲁迅在我们心中,是一个有些严肃和刻板的存在。
在教科书里,他是弃医从文的热血青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民族斗士。
社交网络时代,他一度成为各种鸡汤和金句层出不穷的表情包之王。
然而——小编今天想说,其实你们都误会了鲁迅,真正的他可比书本里真实有趣得多!
不信?小编来带你了解一个真实好玩儿的鲁迅!
民国第一无厘头
北大教授孔庆东说:鲁迅是恶搞的祖宗。都说周星驰无厘头,其实鲁迅才是无厘头的祖宗。
鲁迅还用无厘头的写法,写了一本《故事新编》。
比如,他写大禹治水的《理水》:离地五尺,就挂下几只篮子来,别人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只听得上下在讲话:“古貌林!” “古鲁几哩……” “O.K!”
幼稚园、古貌林(good morning)等英语单词,都用在了大禹治水时代,脑洞还真是有点大。
比如,他写嫦娥奔月的《奔月》:“哼!”嫦娥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
鲁迅说后羿箭术太好,不仅把太阳射了下来,还把所有大动物都给射死吃了,最后没有大兽可以射,就去射乌鸦。整天做乌鸦炸酱面给嫦娥吃,嫦娥很生气,就独自奔月了。惊!原来嫦娥奔月的原因是这个!
还是一个超级吃货、零食控
前几年,鲁迅家用菜谱曝光,让我们看看鲁迅是怎么吃饭的。这是1928年1月鲁迅家菜谱↓↓↓
看菜谱,就知道鲁迅是顶尖吃货。研究者统计了一下,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4年,他去过的名餐馆就有65家!包括广和居、致美楼、集贤楼等,这还不包括不知名的苍蝇馆子。
鲁迅实在太爱吃了,以至于许广平都想招聘一大厨在家做饭。最后愣是将自己锻炼成了大厨,才满足了迅哥儿那张刁钻的嘴。
吃完正餐还有零食,鲁迅写文章时常常零食不离口,一边写,一边吃。
《华盖集续编》就记载了一个零食控的偷吃过程:“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零食吃完了咋办呢?嚼辣椒也不错。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鲁迅竟然跑到鼓楼街把它卖了,买了一大包零食和辣椒回来。
鲁迅尤其偏爱甜点。早在日本留学时,他就爱上了一种类似“豆沙糖”的茶点,回国后还不惜托人从日本“海淘”解馋。
当然,他最最喜欢的零食是沙琪玛。一次,儿子周海婴到书房玩,看见了沙琪玛。海婴直流口水:“爸爸能吃吗?” 鲁迅回答:“按理说是可以的,但爸爸只有一个,吃了就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吃的好。”
和儿子争一块沙琪玛,这是真吃货无疑了。
也是一位时尚达人
1903年,鲁迅赴日留学不到一年,就把辫子给剪了。当时,把辫子剪掉的中国人,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样不可思议。但鲁迅才不管嘲笑和讥讽,我就是要留平头,咋地?
后来,他干脆为自己设计了一款经典造型:铁刷一般整齐的平头,加上隶书“一”字的胡子。
很少有人知道,鲁迅年轻时,很喜欢为自己设计服装。1911年,鲁迅给自己设计了一件大衣,样式简单,还带暗扣,挺括而新潮。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回忆道:“形式很像现今的中山装,这是他个人独出心裁,叫西服裁缝做成的。”
现在年轻人穿衣,喜欢混搭。鲁迅早在民国就开始玩混搭了。许广平最喜欢的一张鲁迅照片,就是鲁迅穿混搭风的照片。
渔夫毛衣开衫里搭配v领毛衣,内搭一件中式立领衬衫,并把毛衣塞到裤子里提高腰线,混搭层次分明,十分前卫,整个人充满了一种闷骚气质。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回忆:有一次,她穿红上衣去鲁迅家做客,问鲁迅:“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却给她上了一堂色彩搭配课:“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
那个年代,便有如此前瞻的审美,迅哥真是走在时尚潮流前端的弄潮儿。
民国顶尖的设计大师
除了文字,鲁迅玩的最棒的是设计。他是民国顶尖的设计大师。鲁迅的设计牛到什么程度呢?
1916年,蔡元培一出任北大校长,就慕名给鲁迅写信,请他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蔡元培原本也没抱多大期望,但是鲁迅的设计稿出来之后,蔡元培立即拍掌而呼:“绝了。”
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人像,“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寓意北大的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
很多人不知道,“中华民国”国徽也是鲁迅与钱稻孙、许寿裳一起设计的。
鲁迅还是书刊装帧设计大师。他自己著作的封面和扉页,装帧设计几乎都是他一手完成。
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既典雅蕴藉,又极具时代感,都是中国书籍装帧史上的经典。如今大学书籍装帧专业的很多老师,都推鲁迅为中国书籍装帧第一人。
迅哥儿还是一位收藏大家。鲁迅在北京工作时,去过琉璃厂480多次,收藏图书、碑帖3800多册,外国版画拓品2100多幅,石刻拓片6000多种。被誉为中国版画收藏第一人。
杂文、小说、诗词、散文、翻译,鲁迅样样精通,他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书信100万字,可以说是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1936年10月19日也就是鲁迅逝世的前三天,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在给一本译作作序,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坚持写日记。
与我们印象中不同,鲁迅先生其实很喜欢笑,萧红说:先生笑起来时会连烟卷都拿不住。
他从来都不只是,中学课本中那个一脸苦大仇深的鲁迅。
而是面对着残酷的现实,却风趣幽默,从没有失去希望和信仰的热血中年。
于是,鲁迅放弃了学医,来到东京,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筹办杂志,发表了大量议论时政,讽刺现实的文章。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希望能够唤醒麻木的国人。
Thereupon, Lu Xun gave up the study of medicine and moved to Tokyo, where, together with some like-mind friends, he produced a magazine. This magazine's contents were mostly discussions of politics and literary satires.
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文及世界语等多种文字,享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As a writer, Lu Xun worked hard, in hope that he could wake up the numb souls of his compatriots. The output of writing by Lu Xun throughout his life was prodigious, and his works War Cry, Wandering, Random Notes and 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 were printed and reprinted, and translated into the leading language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English, Russion, German, French and Japanese, winning a reputation for him worldwide. The Collected of Lu Xun is a spiritual treasure he bequeathed not only to the people of China but to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world as well.
他没有成为一位医生,却用笔做手术刀、用他的字做苦口良药,医治了中国人的精神与灵魂。
Lu Xun did not become a surgeon; instead, he used his pen as a scalpel. His words were a bitter but effective medicine to treat the spirit and soul of the Chinese people.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基础级 弃医从文的鲁迅
年少的时候,总觉得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现在偶尔回味背诵过的句子,才明白了他的伟大。正是他教会了我们,面对惨淡的现实,如何成为生活的勇士。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作为时代大文豪的鲁迅并没有被淹没,他和他的作品依旧被新时代的人们所喜爱,尤其是作品中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时刻不忘国家危亡,为民族之崛起而奋斗。
他的故事值得代代传递,这样的中国故事不该被忘记。
现在有一套书既能帮助青少年学习经典中国故事,又能很好地帮助提升英语能力!
它就是《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系列丛书。
热门文章
-
又红又专的新晋“洋网红”,有段别样精彩的中国故事
2022年02月15日 -
老潘的情人节来信:中国是我和妻子的“媒人”
2022年02月15日 -
如何把中国故事讲得唯美?冬奥开幕式的诗画给你答案
2022年02月09日 -
双语贺新岁│“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春晚上线,精彩先睹为快!
2022年01月29日 -
中国留学生手绘填色卡,把春节年味带进华盛顿的博物馆
2022年01月28日 -
我们遵守过的一些春节习俗,没准只是一个大乌龙
2022年01月27日